又有说“市场上没有相似产品”就适合定制软件开发的。假如竞品都在用软件,那些软件算不算“相似产品”?如果竞品都没有在用软件,那是不是也说明软件在这个行业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,做了也白做呢?
到底什么情况才适合定制软件开发,本篇文章总结了以下几点:
01、有一定的业务量
项目方的业务是经过市场检验的,而不是先设计出一套业务逻辑,然后开发出软件系统,最后再去推广。
经过长期实践和近距离观察下来,这些未经验证的想法大多不够成熟,甚至是“伪需求”。有时项目方设想通过软件解决某个痛点,却忽略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忽视了用户其他方面的诉求,导致软件并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。
更多时候,项目方对“如何推行软件系统”这个关键问题缺乏考虑,觉得“只要软件做得好,就会有很多人来自发使用”。实际操作的时候才发现,自己群发推广了好几轮也吸引不了多少试用的客户。

02、能讲清楚需求痛点
作为定制软件开发服务商,最头痛的就是项目方一上来就说“做一个类似XXX那样的软件要多少钱”。这类客户往往说不太清楚需求,更摸不准痛点在哪里。

真正的需求痛点往往是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的。比如为了掌握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比例,某城中村需要一套人脸识别闸机系统;又如为了实现全员营销,某企业需要一套能算清楚佣金的二级分销系统等等...
而真正的需求痛点也往往是“只要解决这个需求痛点,可以牺牲掉其他需求”的。软件开发的成功实施需要把需求整理好,然后提炼出痛点来,一个版本解决一个痛点,快速迭代。
03、使用过IT工具

一是使用过IT工具意味着现有业务流程中已有数据采集点,或者有一线运营操作人员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软件,完成原始业务数据的保存和记录。
二是使用过IT工具的项目很容易判断其业务量规模。前面已经说了,有一定的业务量再定制开发软件能确保业务逻辑的真实合理。在此基础上,对当前业务量及其发展形成过程的掌握,有助于定制开发软件的设计更趋向科学与合理。
三是使用过IT工具的项目方会更清楚现有的工具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。能做的代表软件能发挥作用的地方,是真实需求;不能做的代表则往往代表需求痛点,能解决需求痛点的才是好软件。
